疫情期间,不少学生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对视力产生影响。教育部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调研发现,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了11.7%。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结果“很不乐观”。与2019年年底的数据相比,6月份所做的调研显示,这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
“为此,教育部召开“积极谋划对策 主动应对疫情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影响”专题视频研讨会,研究应对疫情对近视防控影响的相关对策。
会议指出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两年来,相关部门目标明确、积极行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和各项措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新进展。
会议强调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长期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是坚持科学防控,摸清近视底数,掌握在校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分门别类给予针对性帮助和指导。二是坚持综合施策,发挥相关部门作用,推动家校联动,加强影响近视因素研究,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改善教学环境。三是坚持不懈推进,将行之有效的行动、工作、模式、机制进一步推进,强调重点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健康教育,创新舆论宣传。
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
随小编一起来看
↓↓↓
三 是深化科普宣传教育,发挥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作用,提高科学用眼知晓率和普及率,培养学生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教师与家长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稳定的行为规范。